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IE 9.0+以上版本 Chrome 31+谷歌浏览器 Firefox 30+ 火狐浏览器

云安全问题痛点,云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者:大客户经理   |    本文章发表于:2023-06-07       阅读数:2365

  随着技术发展云安全成为主流,云安全主要体现在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传统互联网、硬件设备的安全这两方面。但是在最近几年云安全问题痛点的逐渐显现出来,不管是在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是使用上都遇到了问题。

 

  云安全问题痛点

 

  有信息传输的地方就存在安全问题,云安全就是云计算环境下面临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传统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在云环境下仍然存在,比如SQL注入、内部越权、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网页篡改、漏洞攻击等。另一方面,云环境下又不断涌现一堆新的安全问题,以下将会从管理使用和业务安全防护两个维度为大家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挑战。

 

  云上每个用户的业务千差万别,安全需求自然也各不相同,传统环境下预先规划好安全设备对特定业务系统做防护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而按需自助申请安全资源,实现安全服务的即开即用的模式成为云上用户的云安全基本诉求。

 

  云环境下,用户使用IT资源像使用水一样即开即用,按需付费,而传统环境下,安全设备型号性能和使用期限都是固定的,显然不满足云上用户对安全资源的需求,安全资源也需要满足按需计量计费的原则。

 

  云上用户采用的安全服务可能有很多种,如果每一种安全服务都单独运维管理会给用户日常的安全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安全统一运维管理是云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一大痛点。

 

  云计算依托的基础就是海量数据,而海量数据若发生泄露,造成的损失也将远大于传统环境,云环境下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云上存储,如若一个用户的应用存在漏洞可能就会导致其他客户数据的泄露,而恶意黑客会使用病毒、木马或者直接攻击方法永久删除云端数据来危害云系统安全。


云安全问题痛点

 

  云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解决方法。计算机网络世界中的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的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数据安全技术: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安全问题在信息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的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安全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数据保密性的理论基础是密码学,而可用性、可控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后者提供技术保障,再强的加密算法也难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与数据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每种相关但又有所不同。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其目的就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 Internet 与 Intranet 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终端用户安全技术:对于使用云服务的用户,应该保证自己计算机的安全。浏览器已经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客户端,但不幸的是,所有的互联网浏览器毫无例外地存在软件漏洞,这些软件漏洞加大了终端用户被攻击的风险,从而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安全。云用户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浏览器免受攻击,在云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安全。云用户应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定期完成浏览器打补丁和更新的工作。

 

  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自身系统被入侵者攻破用户数据被盗时有发生。云安全问题痛点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值得重视。云安全现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的作用也很不错。


相关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01

云安全是什么意思,云安全和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

  云安全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云安全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专门保护云计算系统的网络安全学科。那么云安全和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呢?云安全包括在基于在线的基础架构、应用程序和平台上保持数据的私密和安全比起传统的安全要求更高,安全性也更好。   云安全是什么意思?   云安全 (Cloud security ),是指基于云计算 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硬件,用户,机构,安全云平台的总称。   “云安全”是“云计算”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在反病毒领域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整个互联网,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这就是云安全计划的宏伟目标。   在互联网普及前,计算机安全问题基本局限在单机范畴,传统安全厂商也主要做单机版杀毒软件,对付病毒的方法都是依靠“杀毒引擎+特征码”的“事后查杀”模式。反病毒行业目前一直沿用的方法是:发现病毒后,由反病毒公司的工程师解析病毒样本,然后将针对该样本的病毒码上传到病毒库中,用户通过定时或者手动更新病毒库,来获得杀毒软件的升级保护。但这样的传统杀毒方式,病毒码更新起来比较麻烦,用户每天升级杀毒软件也比较耗费内存和带宽,很多人对此很反感。此外,日益发展的大量病毒变种,使得标准样本收集、特征码创建以及部署不再能充分发挥效用。   另外,继续使用特征码防护机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存在防护时间差的问题。一般来说,从一个病毒出现到被识别、分析、加入病毒特征码库到最终传送给用户计算机,通常要花费24~72小时。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在等待升级病毒库的这段时间中,他们的终端计算机将会暴露在安全威胁之下,很容易受到攻击。   起初病毒的设计是为了尽可能快速地进行传播,因此很容易找到。随着网络威胁的涌现,恶意软件已经从爆发模式发展到隐蔽的“睡眠式”感染,从而让传统的保护技术更加难以探测。对于小规模,特定范围传播的病毒(这是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新趋势),反病毒软件公司可能没有得到病毒样本,因此也无法提供特征代码。那么,对这些病毒,反病毒软件就无法检测到。即使反病毒软件公司提供特征代码,那也是在病毒传播一段时间之后了,这段时间里,用户也是不被保护的。   从安全防御机构的角度来说,如果依然沿袭以往的反病毒模式,安全机构依靠自身部署的有限地域、有限数量的恶意软件采集能力,无法在小规模爆发的恶意软件变成大规模的破坏前及时地采集、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从而远远落在攻击者的脚步之后。基于“云安全”的网络协作模式,能够让每一台客户电脑都变成安全机构的智能恶意软件监测站,利用其主动防御技术及时发现和提交“可疑的恶意软件”,从而组成一个遍及全球和各领域的庞大恶意软件监测网络,大幅度提高安全机构的安全信息总量和反应速度,使其基于“特征码比对”或基于“行为模式分析”的解决方案的精确度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云计算”实现的安全,或称“云安全”,来源于其“云网络——瘦客户”的新型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将大量的各种计算资源放置在网络中,将分布处理、并行处理及网格计算的能力通过网络接口分享给客户,在实现上,让庞大的服务器端(即“云端”)承担大规模集中信息采集、处理、计算、存储、分析、检测和监测工作,甚至直接在云内将大部分流动的攻击行为阻断掉,而只让客户端承担提交“潜在恶意软件”和执行最终的“清除、隔离还是放行”的简单任务。客户端防护软件将不再需要设计得庞大而全面,不再占据系统过多的宝贵计算和存储资源。当然,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是必须的。从客户的角度而言,这种“提供强大靠山”的新型方式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工作量,使原本弱小的普通客户端告别了原本安全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局面,将实时更新的强大入侵监测和分析能力“推送”到了每一台客户计算机。   引入“云计算”架构后,杀毒行业真正实现了从杀毒到防毒的改变。把病毒码放到服务器的“云端”,服务器集群遇到进入用户终端的病毒码时可以自动查杀,这样就可以使用户终端变得很轻松,不用每天升级,也不必再因为杀毒软件而占用内存和带宽。不一定要等到用户中毒之后再去解决,重要的是要预防问题。趋势、熊猫、瑞星、赛门铁克等杀毒厂商目前都在部署自己的云计算机架构,用以组成“云端”的服务器集群从数百台到上万台不等。在未来,用户只要安装了某一款接入“云端”的杀毒软件,在上网时,服务器端会根据已经预存的海量病毒库来判断哪些网页行为是恶意的,甚至是木马程序,并自动为用户清除。   那么一旦出现了新的病毒,而服务器“云端”的数据库中此前没有该病毒码,云计算不再依靠某一公司的工程师们加班加点地去分析,而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数十项衡量标准对一种网页新行为进行测评,如果发现某一代码行为异常,则立即截断其来回反馈的通道,不让它进入用户终端,直接在半路上查杀。   云安全和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   一是网络边界不可见。云计算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池化,按需分配给用户,这里涉及到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云服务商为用户提供虚拟化实体,对用户而言,以租用的形式使用的虚拟主机、网络和存储,传统的网络边界不可见。在云计算中,传统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诸如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网络嗅探、端口扫描、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   在传统信息系统中,通过在网络边界部署可实现安全的防护。但在云环境中,用户的资源通常是跨主机甚至是跨数据中心的部署,网络边界不可见,由物理主机之间的虚拟网络设备构成,传统的物理防御边界被打破,用户的安全边界模糊,因此需要针对云环境的复杂结构,进一步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边界防御手段来适应云计算的安全性。   二是数据安全要求更高。云环境中的责任主体更加复杂,云服务商为租户提供云服务,不可避免会接触到用户数据,因此云服务商内部窃密是一个很重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内部窃密可分为内部工作人员无意泄露内部特权信息或者有意和外部敌手勾结窃取内部敏感信息两种。在云计算环境下,内部人员还包括云服务商的内部人员,也包括为云服务商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厂商的内部人员,这也增加了内部威胁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采用更严格的权限访问控制来限制不通级别内部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   三是云环境中的责任主体更为复杂。在云环境下,数据存储在共享云基础设施之上,当用户数据的存储与数据维护工作都是由云服务商来完成时,就很难分清到底是谁拥有使用这些数据的权利并对这些数据负责。需要更明确的职责划分,更清晰的用户协议,更强的访问控制等多种手段来限制内部人员接触数据并尽可能与用户达成共识。   看完小编的介绍,大家应该都清楚云安全是什么意思。云安全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这些系统,无论是个人、中小型企业还是大企业都在普遍使用。云安全方法来确保客户数据的私密和安全存储,这也比传统的安全更为高级。

大客户经理 2023-05-02 12:00:00

02

如何实现云安全?简要描述云安全主要内容

  互联网的发展虽然说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但是随之出现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困扰大家的问题。云安全指的是保护云上数据的安全,如何实现云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要描述云安全主要内容。   如何实现云安全?   (1)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在云计算出来之前,用户信息存储于自己的电脑中,任何人不经许可是不能查看、使用这些信息的。   但是当用户信息成为云计算的资源储存在云上时,任何人使用这些信息,导致隐私泄漏,尚没有法律依据如何进行处罚。另外云服务提供商对登记注册管理不严格,也极有可能造成不良分子注册成功并对云服务进行攻击,造成云的滥用、恶用以及对云服务的破坏。   (2)互联网、硬件设备的安全。云中可能存在不安全的接口和API,且用户数据集中在此,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当遇到重大事故时,云系统将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   保障云计算用户象相信银行一样树立云服务提供商的公信力,使用户象在银行存钱一样,把数据存在云服务提供商那里。保障不同用户之间相互隔离,防治用户“串门”。租用第三方的云平台,必须考虑解决云服务提供商管理人员权限的问题。   传统互联网服务为避免单点故障,使用了双机备份:主服务器停止服务,备用服务器随即启动提供服务。一旦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停止了,将会影响到一大片用户,其损失很可能是巨大的。因此必须解决云服务突然终止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简要描述云安全主要内容   1. 数据安全:云服务提供商需要确保存储在云上的数据是安全可靠的,需要防止数据丢失、篡改、泄露等问题。   2. 网络安全: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确保客户的云连接是安全可靠的。   3. 身份验证: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身份进行验证,确保客户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4. 加密:云服务提供商需要采用加密技术,确保客户的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   5. 安全审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云上操作进行审计,以确保操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6. 安全策略: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提供针对云上数据安全的安全策略,以确保客户的云上数据安全。   保护云上数据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数据存储、网络安全、身份验证、加密、安全审计、安全策略等方面。   云服务提供商通常提供安全管理数据存储和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等多种安全服务和功能。如何实现云安全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企业需要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使用。

大客户经理 2023-06-09 11:28:00

03

云安全应用及实践_云安全包括哪四个?

  云安全对于企业来说应用广泛效果极好,云安全是处理安全问题和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应用及实践范围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在反病毒领域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云安全包括哪四个?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云安全应用及实践   一、保护代码   保护代码百分之分属于企业自己的责任而且黑客会持续不断地寻求攻破企业应用程序的途径。一定要将安全做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包括库文件测试,插件扫描等等。   二、创建访问管理策略   登录是用户进入云平台的钥匙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可靠的访问管理策略,特别是关于那些建立在临时访问基础上的授权。将所有应用程序和云环境集成到以企业级动态目录(AD)或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DAP)为中心的身份验证模型有利于将这一过程作为双重身份验证。   三、实施补丁管理办法   不打补丁的软件和系统可能会导致重大问题所以要通过对定期更新系统流程进行梳理来保证环境安全。可以考虑开发重要性检查程序在部署到真实环境前对所有更新进行检测,确认其不会对系统构成破坏或创建漏洞。   四、日志管理   日志检查应该是组织安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日志已经成为了安全措施远比那些所谓的合规标准要有用得多利用日志数据可以对恶意活动进行监控。   五、建立安全工具包   没有哪一款软件能够应付所有的安全需求。你必须实施能够覆盖堆栈中所有任务的深度防御策略,实施IP Tables、web应用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加密和日志管理。   云安全包括哪四个?   容器环境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主机上的安全漏洞是否会影响到容器主机上的恶意进程是否会影响到容器,容器内的进程是否可以利用到主机上的安全漏洞等。   容器的镜像安全:这里包括镜像中的软件是否存在安全漏洞镜像在构建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风险镜像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恶意篡改等。   容器运行时安全:比如运行的容器间隔离是否充分容器间的通信是否是安全的容器内的恶意程序是否会影响到主机或者其它容器,容器的资源使用情况是否是安全的等。   容器生态的安全性:比如 Docker/Kubernetes 自身的安全性如何,ServiceMesh/Serverless 对容器安全有什么影响,容器中安全密钥的管理和传统环境有什么不同,容器化后的数据隐私保护跟传统的数据隐私保护是否一致等。   云安全应用及实践让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这就是云安全计划的最终目标,关于数据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云安全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已经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大客户经理 2023-06-01 12:00:00

新闻中心 > 市场资讯

查看更多文章 >
云安全问题痛点,云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者:大客户经理   |    本文章发表于:2023-06-07

  随着技术发展云安全成为主流,云安全主要体现在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传统互联网、硬件设备的安全这两方面。但是在最近几年云安全问题痛点的逐渐显现出来,不管是在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是使用上都遇到了问题。

 

  云安全问题痛点

 

  有信息传输的地方就存在安全问题,云安全就是云计算环境下面临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传统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在云环境下仍然存在,比如SQL注入、内部越权、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网页篡改、漏洞攻击等。另一方面,云环境下又不断涌现一堆新的安全问题,以下将会从管理使用和业务安全防护两个维度为大家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挑战。

 

  云上每个用户的业务千差万别,安全需求自然也各不相同,传统环境下预先规划好安全设备对特定业务系统做防护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而按需自助申请安全资源,实现安全服务的即开即用的模式成为云上用户的云安全基本诉求。

 

  云环境下,用户使用IT资源像使用水一样即开即用,按需付费,而传统环境下,安全设备型号性能和使用期限都是固定的,显然不满足云上用户对安全资源的需求,安全资源也需要满足按需计量计费的原则。

 

  云上用户采用的安全服务可能有很多种,如果每一种安全服务都单独运维管理会给用户日常的安全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安全统一运维管理是云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一大痛点。

 

  云计算依托的基础就是海量数据,而海量数据若发生泄露,造成的损失也将远大于传统环境,云环境下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云上存储,如若一个用户的应用存在漏洞可能就会导致其他客户数据的泄露,而恶意黑客会使用病毒、木马或者直接攻击方法永久删除云端数据来危害云系统安全。


云安全问题痛点

 

  云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解决方法。计算机网络世界中的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的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数据安全技术: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安全问题在信息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的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安全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数据保密性的理论基础是密码学,而可用性、可控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后者提供技术保障,再强的加密算法也难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与数据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每种相关但又有所不同。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其目的就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 Internet 与 Intranet 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终端用户安全技术:对于使用云服务的用户,应该保证自己计算机的安全。浏览器已经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客户端,但不幸的是,所有的互联网浏览器毫无例外地存在软件漏洞,这些软件漏洞加大了终端用户被攻击的风险,从而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安全。云用户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浏览器免受攻击,在云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安全。云用户应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定期完成浏览器打补丁和更新的工作。

 

  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自身系统被入侵者攻破用户数据被盗时有发生。云安全问题痛点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值得重视。云安全现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的作用也很不错。


相关文章

云安全是什么意思,云安全和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

  云安全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云安全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专门保护云计算系统的网络安全学科。那么云安全和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呢?云安全包括在基于在线的基础架构、应用程序和平台上保持数据的私密和安全比起传统的安全要求更高,安全性也更好。   云安全是什么意思?   云安全 (Cloud security ),是指基于云计算 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硬件,用户,机构,安全云平台的总称。   “云安全”是“云计算”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在反病毒领域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整个互联网,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这就是云安全计划的宏伟目标。   在互联网普及前,计算机安全问题基本局限在单机范畴,传统安全厂商也主要做单机版杀毒软件,对付病毒的方法都是依靠“杀毒引擎+特征码”的“事后查杀”模式。反病毒行业目前一直沿用的方法是:发现病毒后,由反病毒公司的工程师解析病毒样本,然后将针对该样本的病毒码上传到病毒库中,用户通过定时或者手动更新病毒库,来获得杀毒软件的升级保护。但这样的传统杀毒方式,病毒码更新起来比较麻烦,用户每天升级杀毒软件也比较耗费内存和带宽,很多人对此很反感。此外,日益发展的大量病毒变种,使得标准样本收集、特征码创建以及部署不再能充分发挥效用。   另外,继续使用特征码防护机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存在防护时间差的问题。一般来说,从一个病毒出现到被识别、分析、加入病毒特征码库到最终传送给用户计算机,通常要花费24~72小时。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在等待升级病毒库的这段时间中,他们的终端计算机将会暴露在安全威胁之下,很容易受到攻击。   起初病毒的设计是为了尽可能快速地进行传播,因此很容易找到。随着网络威胁的涌现,恶意软件已经从爆发模式发展到隐蔽的“睡眠式”感染,从而让传统的保护技术更加难以探测。对于小规模,特定范围传播的病毒(这是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新趋势),反病毒软件公司可能没有得到病毒样本,因此也无法提供特征代码。那么,对这些病毒,反病毒软件就无法检测到。即使反病毒软件公司提供特征代码,那也是在病毒传播一段时间之后了,这段时间里,用户也是不被保护的。   从安全防御机构的角度来说,如果依然沿袭以往的反病毒模式,安全机构依靠自身部署的有限地域、有限数量的恶意软件采集能力,无法在小规模爆发的恶意软件变成大规模的破坏前及时地采集、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从而远远落在攻击者的脚步之后。基于“云安全”的网络协作模式,能够让每一台客户电脑都变成安全机构的智能恶意软件监测站,利用其主动防御技术及时发现和提交“可疑的恶意软件”,从而组成一个遍及全球和各领域的庞大恶意软件监测网络,大幅度提高安全机构的安全信息总量和反应速度,使其基于“特征码比对”或基于“行为模式分析”的解决方案的精确度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云计算”实现的安全,或称“云安全”,来源于其“云网络——瘦客户”的新型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将大量的各种计算资源放置在网络中,将分布处理、并行处理及网格计算的能力通过网络接口分享给客户,在实现上,让庞大的服务器端(即“云端”)承担大规模集中信息采集、处理、计算、存储、分析、检测和监测工作,甚至直接在云内将大部分流动的攻击行为阻断掉,而只让客户端承担提交“潜在恶意软件”和执行最终的“清除、隔离还是放行”的简单任务。客户端防护软件将不再需要设计得庞大而全面,不再占据系统过多的宝贵计算和存储资源。当然,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是必须的。从客户的角度而言,这种“提供强大靠山”的新型方式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工作量,使原本弱小的普通客户端告别了原本安全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局面,将实时更新的强大入侵监测和分析能力“推送”到了每一台客户计算机。   引入“云计算”架构后,杀毒行业真正实现了从杀毒到防毒的改变。把病毒码放到服务器的“云端”,服务器集群遇到进入用户终端的病毒码时可以自动查杀,这样就可以使用户终端变得很轻松,不用每天升级,也不必再因为杀毒软件而占用内存和带宽。不一定要等到用户中毒之后再去解决,重要的是要预防问题。趋势、熊猫、瑞星、赛门铁克等杀毒厂商目前都在部署自己的云计算机架构,用以组成“云端”的服务器集群从数百台到上万台不等。在未来,用户只要安装了某一款接入“云端”的杀毒软件,在上网时,服务器端会根据已经预存的海量病毒库来判断哪些网页行为是恶意的,甚至是木马程序,并自动为用户清除。   那么一旦出现了新的病毒,而服务器“云端”的数据库中此前没有该病毒码,云计算不再依靠某一公司的工程师们加班加点地去分析,而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数十项衡量标准对一种网页新行为进行测评,如果发现某一代码行为异常,则立即截断其来回反馈的通道,不让它进入用户终端,直接在半路上查杀。   云安全和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   一是网络边界不可见。云计算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池化,按需分配给用户,这里涉及到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云服务商为用户提供虚拟化实体,对用户而言,以租用的形式使用的虚拟主机、网络和存储,传统的网络边界不可见。在云计算中,传统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诸如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网络嗅探、端口扫描、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   在传统信息系统中,通过在网络边界部署可实现安全的防护。但在云环境中,用户的资源通常是跨主机甚至是跨数据中心的部署,网络边界不可见,由物理主机之间的虚拟网络设备构成,传统的物理防御边界被打破,用户的安全边界模糊,因此需要针对云环境的复杂结构,进一步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边界防御手段来适应云计算的安全性。   二是数据安全要求更高。云环境中的责任主体更加复杂,云服务商为租户提供云服务,不可避免会接触到用户数据,因此云服务商内部窃密是一个很重大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内部窃密可分为内部工作人员无意泄露内部特权信息或者有意和外部敌手勾结窃取内部敏感信息两种。在云计算环境下,内部人员还包括云服务商的内部人员,也包括为云服务商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厂商的内部人员,这也增加了内部威胁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采用更严格的权限访问控制来限制不通级别内部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   三是云环境中的责任主体更为复杂。在云环境下,数据存储在共享云基础设施之上,当用户数据的存储与数据维护工作都是由云服务商来完成时,就很难分清到底是谁拥有使用这些数据的权利并对这些数据负责。需要更明确的职责划分,更清晰的用户协议,更强的访问控制等多种手段来限制内部人员接触数据并尽可能与用户达成共识。   看完小编的介绍,大家应该都清楚云安全是什么意思。云安全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这些系统,无论是个人、中小型企业还是大企业都在普遍使用。云安全方法来确保客户数据的私密和安全存储,这也比传统的安全更为高级。

大客户经理 2023-05-02 12:00:00

如何实现云安全?简要描述云安全主要内容

  互联网的发展虽然说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但是随之出现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困扰大家的问题。云安全指的是保护云上数据的安全,如何实现云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要描述云安全主要内容。   如何实现云安全?   (1)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在云计算出来之前,用户信息存储于自己的电脑中,任何人不经许可是不能查看、使用这些信息的。   但是当用户信息成为云计算的资源储存在云上时,任何人使用这些信息,导致隐私泄漏,尚没有法律依据如何进行处罚。另外云服务提供商对登记注册管理不严格,也极有可能造成不良分子注册成功并对云服务进行攻击,造成云的滥用、恶用以及对云服务的破坏。   (2)互联网、硬件设备的安全。云中可能存在不安全的接口和API,且用户数据集中在此,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当遇到重大事故时,云系统将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   保障云计算用户象相信银行一样树立云服务提供商的公信力,使用户象在银行存钱一样,把数据存在云服务提供商那里。保障不同用户之间相互隔离,防治用户“串门”。租用第三方的云平台,必须考虑解决云服务提供商管理人员权限的问题。   传统互联网服务为避免单点故障,使用了双机备份:主服务器停止服务,备用服务器随即启动提供服务。一旦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停止了,将会影响到一大片用户,其损失很可能是巨大的。因此必须解决云服务突然终止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简要描述云安全主要内容   1. 数据安全:云服务提供商需要确保存储在云上的数据是安全可靠的,需要防止数据丢失、篡改、泄露等问题。   2. 网络安全: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确保客户的云连接是安全可靠的。   3. 身份验证: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身份进行验证,确保客户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4. 加密:云服务提供商需要采用加密技术,确保客户的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   5. 安全审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云上操作进行审计,以确保操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6. 安全策略: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提供针对云上数据安全的安全策略,以确保客户的云上数据安全。   保护云上数据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数据存储、网络安全、身份验证、加密、安全审计、安全策略等方面。   云服务提供商通常提供安全管理数据存储和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等多种安全服务和功能。如何实现云安全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企业需要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使用。

大客户经理 2023-06-09 11:28:00

云安全应用及实践_云安全包括哪四个?

  云安全对于企业来说应用广泛效果极好,云安全是处理安全问题和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应用及实践范围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在反病毒领域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云安全包括哪四个?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云安全应用及实践   一、保护代码   保护代码百分之分属于企业自己的责任而且黑客会持续不断地寻求攻破企业应用程序的途径。一定要将安全做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包括库文件测试,插件扫描等等。   二、创建访问管理策略   登录是用户进入云平台的钥匙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可靠的访问管理策略,特别是关于那些建立在临时访问基础上的授权。将所有应用程序和云环境集成到以企业级动态目录(AD)或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DAP)为中心的身份验证模型有利于将这一过程作为双重身份验证。   三、实施补丁管理办法   不打补丁的软件和系统可能会导致重大问题所以要通过对定期更新系统流程进行梳理来保证环境安全。可以考虑开发重要性检查程序在部署到真实环境前对所有更新进行检测,确认其不会对系统构成破坏或创建漏洞。   四、日志管理   日志检查应该是组织安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日志已经成为了安全措施远比那些所谓的合规标准要有用得多利用日志数据可以对恶意活动进行监控。   五、建立安全工具包   没有哪一款软件能够应付所有的安全需求。你必须实施能够覆盖堆栈中所有任务的深度防御策略,实施IP Tables、web应用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加密和日志管理。   云安全包括哪四个?   容器环境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主机上的安全漏洞是否会影响到容器主机上的恶意进程是否会影响到容器,容器内的进程是否可以利用到主机上的安全漏洞等。   容器的镜像安全:这里包括镜像中的软件是否存在安全漏洞镜像在构建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风险镜像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恶意篡改等。   容器运行时安全:比如运行的容器间隔离是否充分容器间的通信是否是安全的容器内的恶意程序是否会影响到主机或者其它容器,容器的资源使用情况是否是安全的等。   容器生态的安全性:比如 Docker/Kubernetes 自身的安全性如何,ServiceMesh/Serverless 对容器安全有什么影响,容器中安全密钥的管理和传统环境有什么不同,容器化后的数据隐私保护跟传统的数据隐私保护是否一致等。   云安全应用及实践让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这就是云安全计划的最终目标,关于数据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云安全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已经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大客户经理 2023-06-01 12:00:00

查看更多文章 >

您对快快产品更新的整体评价是?

期待您提供更多的改进意见(选填)

提交成功~
提交失败~

等级保护报价计算器

今天已有1593位获取了等保预算

所在城市:
机房部署:
等保级别:
服务器数量:
是否已购安全产品:
手机号码:
手机验证码:
开始计算

稍后有等保顾问致电为您解读报价

拖动下列滑块完成拼图

您的等保预算报价0
  • 咨询费:
    0
  • 测评费:
    0
  • 定级费:
    0
  • 产品费:
    0
联系二维码

详情咨询等保专家

联系人:潘成豪

13055239889